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山区振兴向新而行。11月15日至17日,由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丽水学院基地等主办的“新质生产力与山区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成功召开,来自省内外30多所高校、党校系统的80余位专家学者,研讨交流新质生产力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分享智慧、交流经验,提高认识、推进实践。我校党委副书记叶华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科联主席王培权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叶华松在致辞中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他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加快推进社会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有着广阔的研究前景。希望与会老师珍惜机会、主动学习、努力借鉴,深化新质生产力的研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动山区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现丽院人的责任担当。
王培权代表市委宣传部对与会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在“八八战略”指引下,丽水历届市委市政府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贯彻新理念、推进新发展的重大实践,深入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变革实践,构建具有丽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他希望,由市委宣传部与丽水学院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实干争先、勇于担当,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深化新质生产力理论研究,为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推出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
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国环境伦理学会副会长解保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速继明教授,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华启和,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邱卫东教授和唐山师范学院二级教授尚海永分别作专题报告。
解保军教授以“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下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探微”为题,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此后又在多个重要场合作了深入论述。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新质生产力理论在传统生产力基础上突出强调“新”和“质”,一方面突破传统生产力三要素的结构,将科技创新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另一方面强调生产力的质量和品质,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推动形成政府引导支持、市场有效驱动、社会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培养更多具有新型劳动者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劳动者。
速继明教授从新质生产力生发并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出发,指出作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的新质态,新质生产力表征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特征,意味着生产力基本要素中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革命性重塑和生产力发展中人与自然、人与物、人与人关系的全方位变革,也代表着对传统以资本为中心的生产力发展范式的能动扬弃。他强调,在生产力三个阶段的理论公式中,新质生产力处于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是生产力一般规定性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践中的具体展开,既呈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新面向、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变化,也预示着未来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
华启和教授在题为“以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向度”的报告中,从新质生产力的生态驱动、生态转向和生态追求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引擎,更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连,将生态价值置于重要的考量地位,摆脱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表现为劳动者从“经济人”转向“生态人”、劳动对象从不可再生资源转向可再生资源、劳动资料从“硬技术”转向“软技术”。在美丽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既是消解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的重要途径,也能有效破解发展与保护的现实难题,进一步推动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
邱卫东教授在题为“在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特质中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报告中,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同中国式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指向、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平发展的实现路径具有高度适配性。为使新质生产力真正增益于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贯彻好守正创新的内在要求,努力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需要丽水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贯彻新理念、推进新发展的重大实践,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不断续写新时代山区振兴发展的精彩篇章。
尚海永教授从国家工业遗产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新型工业化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工业化,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动力和支撑,是推动工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则为新型工业化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是评价工业化成效的重要标准。而工业遗产是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保留下来的工业文明遗存,红色工业遗产更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价值和“存史、资政、育人”的党史价值,在赋能思政育人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下午的分组研讨中,与会人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从不同角度畅谈了自己对“新质生产力与山区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挑战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的思考与认识。有的学者认为新质生产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已经展现出对绿色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但受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新旧动能转换以及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在推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有的学者从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维度出发,探寻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生产管理活动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有的学者结合数智时代的发展背景,认为新质生产力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与发展目标被赋予了全新内涵,并经由这一过程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11月17日,与会专家学者前往丽水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重要实践地——古堰画乡现场考察调研,见证乡村巨变、观望瓯江潮涌、同听历史回响、共探时代脉动,感悟新质生产力的丽水实践。
(一审:过其欢;二校:周之新;三审: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