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在第六十一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组织开展“雷锋月”系列活动。马院依托学科优势,通过“理论宣讲+实践育人”双轮驱动,组织开展主题班会、雷锋精神作品比赛、雷锋故事分享会、怡福家园志愿活动等特色活动,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社会服务一线,引导青年学子在新时代赓续红色血脉,使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学习雷锋精神,担当青春使命
2025年3月初,马克思主义学院各班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精神的号召,组织召开了“学雷锋”主题教育班会。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雷锋精神,以雷锋为道德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会上,各班班长围绕雷锋同志的生平展开详细介绍,通过一系列真实鲜活的具体案例与感人至深的事迹,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雷锋精神的核心要义与丰富内涵进行了全面且生动的诠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雷锋学习,将雷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格品质,团结奋斗,挺膺担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歌颂雷锋品格,创作主题佳作
为进一步弘扬雷锋精神,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于3月1日至3月3日组织开展学雷锋主题作品比赛,鼓励学生将雷锋精神以更具创意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对雷锋精神的领悟,并将其融入日常行为。作品征集期间,共收到涵盖绘画、书法、摄影、征文等多种类型的作品。




同学们各展所长,用手中的画笔、相机和文字,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在当下的时代价值。绘画作品以鲜艳色彩刻画雷锋同志的坚毅风貌;书法作品则以刚劲有力的笔触书写着雷锋的名言警句,传递着正能量;征文里,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对雷锋精神的独特感悟,情真意切。此次比赛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与,以多样的作品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对雷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传承。
发掘身边雷锋,共筑精神灯塔
为了引导广大师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向身边榜样看齐,树立崇高的道德追求,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身边的雷锋”故事分享会,吸引了众多学子踊跃参与,在我院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
来自不同年级学生代表依次登台分享身边的“雷锋”故事。有同学倾情讲述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楼雅佳院长的事迹,她一心扑在儿童福利事业上,钻研儿童心理与教育知识,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理念,优化福利院教育模式。还有同学表示在学校图书馆,一位管理员老师总是默默地为同学们付出,每到期末,图书馆人满为患,他会细心地整理书架,让同学们能快速找到所需资料。活动负责人丁雨桐感慨道:“雷锋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它不仅仅是做好人好事,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对社会、对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温暖怡福家园
为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理念,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再次走进怡福家园养老院,开展以“向雷锋同志学习”为主题的红色志愿活动。
马院志愿者齐唱《学习雷锋好榜样》,以激昂的歌声拉开了活动的序幕。随后,三位青马宣讲员相继上台,以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雷锋的感人轶事,桩桩件件,鲜活生动,让雷锋精神如春风化雨,润泽心田,使大家真切领悟到,雷锋精神,便是在平凡生活中诠释无私奉献的伟大真谛。如果说宣讲是精神的传递,那么艾草锤制作则成为情感的纽带。在社区工作者的指导下,志愿者与老人们围坐一堂, “咱们先把艾草捆成小束,再裹上布,最后用绳子扎紧……”志愿者张乐耐心地握着王爷爷的手,一步步教他制作艾草锤。欢声笑语中,艾草的清香与浓浓温情弥漫在活动室,极大拉近了志愿者与老人们的距离。
怡福家园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既是雷锋精神的实践课堂,也是代际沟通的桥梁。我们计划每月组织‘红色非遗工坊’,让青年学子与老人共同传承文化、传递温暖。”
雷锋月系列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传承雷锋精神的脚步永不停歇。此次系列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全方位、多层次地让雷锋精神浸润人心。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师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持续践行雷锋精神,为社会文明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属于他们的雷锋精神新篇章。
(一审:王晓帆;二校:过其欢;三审: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