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院要闻
马院要闻

打造最关爱学生的思政理论课

时间:2017-05-19作者:点击:{动态点击次数}


——丽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

 

518日,我校思政部彭兵博士应邀到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做了题为最关爱学生的思政课——丽水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专题讲座。这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为贯彻落实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国层面推出的高校思政课改革经验交流的一组专题,讲座将成为全国高校思政教师培训和教育干部学习的网络资源。

在讲座中,彭兵介绍了我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背景。在前几年探索和积累的基础上,学校于2016年暑期召开“暑期学生工作研讨会和思政理论课备课会”上,校党委书记周湘浙提出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总要求。在随后的思政理论课综合改革中,我校围绕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迫切需求,发挥思政理论课作为公共基础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功能,提出以提升大学生通用能力为载体的思政理论课综合改革方案。

此次思政理论课综合改革主要是回应一个大思政格局的构架,针对两大现实问题。多年来,丽水学院就致力于围绕学生、关照学生和服务学生的大思政格局的构建。20132月,我校提出打造最关爱学生的大学。两大现实问题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碰到的现实困难。据社会第三方调查显示,受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缺乏动力、学习氛围不浓、缺乏自学方法”等困惑和问题。此外,他们还碰到诸如“与异性同学、同班同学和室友相处困难,以及在恋爱中不善于表达”等交往难题。

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我校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以培养批判思维、分析推理、解决问题、沟通交流、动手实践等通用能力为载体,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双微联动”教学是通过组建学生微型团队,并利用微信等新媒体开展教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情境”教学是带领学生穿越到特定的历史时期,模拟面对重大历史问题,从如何抉择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阐释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现实”教学是从现实和热点问题着手,带来学生分析推理,从而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双向问题互动式”教学是以相反观点入手,通过师生、生生相互提问,层层剥笋,带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了拉近以上四门课与当代大学生的距离,让他们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我校还对思想政治社会实践的内容作了专门设计。在思想政治社会实践中,老师们鼓励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寻找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承担社会责任,让他们真题真做,用课堂学习的理论关照现实,用现实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在改革实践中,再好的教学理念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产出上。为了确保思政理论课综合改革的质量,思政部加强了对学生作业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上参与讨论、在课后练习书面表达。然后,思政部还组织一年一度的通用能力竞赛,通过主旋律演讲比赛、热点问题辩论赛、社会实践报告大赛、红色征文大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思政理论课的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学生座谈会上,许多学生反映,他们的各种参与明显多了,课堂互动明显多了。课堂上的问题也更有挑战性,思考问题开始有深度了。老师们之前担心课堂讨论一放就乱。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发现,科学的理论是经受得住质疑和讨论的。当然,这也激发了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应对新的教学改革。如今,思政理论课在全校开始成为有影响的公共课,老师们组织的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2016年举办的全校首届思政理论课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社会实践报告大赛,分别都有3000多学生参与,受到学生的欢迎。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老师们发现,思政理论课开始在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引领和衔接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政理论课从思想和政治上引领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的,从人才培养规格上完成了厚基础的培养任务,实现了与学科平台课和专业课之间有效衔接。2016年底,学校在接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过程中,专家对思政理论课改革从理念到实践都给予充分肯定。在聆听了思政部梁立新博士的课堂教学后,专家利用评估反馈大会的机会赞扬了我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召开以后,丽水日报还专版报道了我校思政理论课综合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逐步完善了学生应转尽转的自主选择专业机制、三全育人的书院制建设、成果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通用能力为载体的思政课改革为核心的最关爱学生的大思政格局的框架,并将在今后的育人工作中发挥深远的作用。

 


(一审:郑莉;二审:姚建伟;三审:龚志伟)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