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

争先进位大赶超——我校师生开展“丽水之问”大讨论

时间:2018-06-12作者:点击:{动态点击次数}

    6月11日下午,我院组织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师生济济一堂,共同讨论“丽水之问”。


通过数据对比、视频播放等方式,任课老师梁立新向同学们介绍了丽水的发展现状,并引出“丽水之问”。他认为,市委书记张兵的“丽水之问”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尤为重要”嘱托的牢记,实则是如何实现丽水“绿色发展之问”,就是要探索全面打通“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通道。带着对“丽水之问”内涵的初步理解和老师抛出的一个个问题,同学们开始热烈地讨论,纷纷结合自己家乡发展的比较、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等回答了“丽水之问”,并根据自己的所见所思,向现场参与大讨论的老师们提出了心中的疑惑:“我们如何既实现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同时又确保高标准生态保护,既留住了‘绿水青山’,又挖到了‘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产业兴旺,可是农村没有人的兴旺就不可能会有产业的兴旺,那么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聚拢农村的人气?”“作为我市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丽水学院打算怎样在打通‘两山’通道和乡村振兴中扮演好人才培养的角色?”

面对这些充满了灼热的求知欲和责任感的问题,商学院陈光炬博士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告诉学生,要将丽水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抓好丽水独具生态禀赋的山、水、乡村等切入点。


民族学院教授彭兵从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的调节作用以及社会机制的助力三个方面,回答了新时代的乡村如何聚人气、兴产业。


教师教育学院的刘美娟教授则通过具体的案例告诉在座的学生,近年来,我校初步构建了具有山区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研究实力大幅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化教育覆盖面快速拓展,现代大学制度不断完善,为解答“丽水之问”提供了较好地人才支撑。她呼吁大家学好专业知识、提升个人技能,毕业后积极投身到丽水的大发展当中。


说起组织这次大讨论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龚志伟在接受丽水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需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断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契合,以各种形式把不同学科的教师整合到思政教学力量中来,发挥不同学科教师的专业优势,形成多学科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另一方面,我校作为丽水最高学府,了解丽水、热爱丽水、服务丽水,作为丽水师生责无旁贷,组织这堂讨论课,就是希望通过讨论,把热爱丽水、建设丽水落到实处。”



(一审:方振宇;二审:龚志伟;三审:兰俏梅)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