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马院学子深入基层探寻非遗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2023-07-26作者:周之新、林筠哲、王浩明、谢芝羽/文点击:{动态点击次数}

在浙江深入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之际,为深切感悟浙江文化的繁荣发展,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见证浙江文化强省建设成就,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非遗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利用暑期走访浙江省丽水、温州、宁波、金华等地市,通过口头采访、走访调研、亲身体验等形式,探寻“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现状,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结合”,助力建设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走近非遗传人,共话文化传承

“我们的龙泉青瓷在工艺上有发生什么变化?国家和社会给予了哪些有利政策?”“我们的技艺在传承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龙泉青瓷未来该如何创新性发展?”在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龙泉青瓷是村子的金名片,围绕龙泉青瓷的传承发展,团队成员和龙泉青瓷传承人金朝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在访谈中表示,近年来龙泉青瓷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宝溪乡不仅推进了青瓷的传承和保护,还依靠青瓷带动了乡村振兴。此外,金朝军还强调,“推进龙泉青瓷的创新性发展,还需不断研制契合年轻人需求的瓷器,加入更多的现代元素”,这种在传承传统文化中自觉推进文化创新的认识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龙泉宝剑小镇,团队成员和龙泉宝剑“千字号”传承人谢宁进行了深入交流。“千字号”被称为龙泉宝剑三大家之一,从有记载时起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在“千字号”第八代传承人谢宁的讲解下,团队成员从制作原料、锻造过程到宝剑文化内涵,从春秋青铜剑、汉剑、唐刀到清代制式军刀,从杀敌制胜的兵器到象征身份地位的礼器等方面,深入了解龙泉宝剑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技艺,探寻剑的起源与演变。“千字号”内展示的一把把不同样式的宝剑,便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见证。

体验传统技艺,坚定文化自信

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团队成员还亲身体验了非遗技艺,深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进一步坚定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四大发明称雄世界,而其中两大发明在温州至今存在——瑞安东源活字印刷术(纸马雕版印刷术)、泽雅屏纸造纸术。在瑞安市平阳坑东源村,在省级传承人王志仁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现场体验了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结合体验中的一个个问题,深入了解了瑞安木活字的起源、保护和发展的历程,并就木活字当前的传承现状和如何坚持守正创新等问题与王志仁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瓯海泽雅纸山,在温州非遗传承人徐祥新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在现场体验了雕版印刷术和造纸技艺,大家全身心沉浸在千年文化的魅力中。团队成员王浩明感叹道:“非遗文化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真实保留。年轻一代只要亲身体验过这种传统技艺,便会被中华传统文明所深深吸引,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在金华市金东区张店村,团队成员和金华道情的传承人王惠仙坐在一起,一板一眼跟学道情传唱技巧,热烈讨论道情如何在坚守传统中不断推陈出新、不断与时俱进,大家由衷敬佩王惠仙能够将传统的道情传唱同“农村新变化”“垃圾分类”“八八战略二十年”等国家政策相结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好政策。

坚定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浙江的非遗项目,团队成员感受到浙江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领悟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团队负责人林筠哲表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认识。结合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我看到了一个国家澎湃恢弘的文化气象,一个民族矢志复兴的精神图景。”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明立世,文化兴邦。吾辈青年要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旗帜,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价值意蕴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赓续中华优秀文化基因,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一审:封红艳;二审:周之新;三审:李鹏)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