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

才聚丽水,众里寻你——丽水学院“校园引才推荐官”——蒋吕昀烨

时间:2025-03-13作者:王晓帆、刘旺、陈姿伊/文浏览次数:51

人物简介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0级毕业生,曾任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干事,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

以知为基,提升自我

本科阶段,蒋吕昀烨就展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与执着追求。她在课堂上全神贯注,思维始终紧紧跟随老师的节奏,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将每一次课堂交流都视为提升自我的宝贵契机。课后,图书馆成了她的第二 “课堂”,无论是晦涩难懂的经典著作,还是前沿新颖的学术论文,她都认真研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她踊跃参加各类讲座,她的思维得到了极大启发,思考能力也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稳步提升。这段充实而忙碌的本科学习经历,为她后续的考编之路及投身教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谈及考编历程时,蒋吕昀烨强调,扎实掌握学科专业知识是成功的基石。她始终秉持以知识为根基的理念,对教材展开深度钻研,力求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剖析得透彻入微。自初中教材改版后,她时刻密切关注新教材的变化动态,对于新课程标准,她更逐字逐句仔细研读,力求吃透其精神内核。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她巧妙地将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与感悟融入其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堂反馈,持续灵活地调整与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她坚信,只有对教材具备深刻且全面的理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才能将知识精准无误、高效快捷地传递给学生。

以行践知,亮剑赛场

作为一名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师范生,蒋吕昀烨深知,从理论学习迈向实际教学,中间需要跨越一道宽阔的鸿沟,而模拟上课便是跨越这道鸿沟的重要桥梁。教学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唯有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在真实课堂环境中从容自信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于是,她充分利用课余的碎片化时间,将宿舍的一角、空荡的教室都变成了自己的“专属课堂”,从课程导入时的激情澎湃,到讲解知识点时的细致入微,再到课堂互动环节的引导启发,每一个教学环节她都精心设计、反复打磨。

为了能获得更专业、更全面的反馈,蒋吕昀烨积极主动地邀请同学与老师前来听课。每次模拟授课前,她都会提前与他们沟通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希望大家能带着“放大镜”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在模拟授课过程中,她时刻留意同学们的表情和反应,努力从他们的细微神态中捕捉自己教学的不足之处。课后,她总是第一时间虚心向听课的同学和老师请教,认真聆听他们提出的宝贵建议。面对这些建议,蒋吕昀烨总是如获至宝,认真记录下来,并在后续的模拟授课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她不断调整自己的语速,尝试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讲解知识点,还精心收集各类生活案例,巧妙地融入到教学之中。

以史为鉴,启智润心

成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后,蒋吕昀烨并没有放松,而是继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逻辑和人文价值。她善于将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并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精心收集历史纪录片片段、珍贵的历史图片以及生动的动画演示,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里,让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鲜活起来。

她还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蒋吕昀烨认为,历史教育的核心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智润心。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展望未来,不断前行

展望未来,蒋吕昀烨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满怀坚定信心与美好期待。正如,她成为教师的来时路,一遍一遍对教材的研究,打好基础,一次一次模拟讲课的练习,锻炼能力一样。在未来,她将继续努力备好课。她深知,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全身心投入的伟大事业,作为教师,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一审:王晓帆;二校:过其欢;三审:李鹏)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