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

“瓯江思政大讲坛”第二十一讲开讲

时间:2025-06-05作者:王晓帆、苏杭、王星博/文 吴淑祺、王成然/摄浏览次数:25

为深化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增强其对侨务工作战略价值的认知,6月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瓯江思政大讲坛”第二十一讲。讲座特邀丽水市都特红酒博物馆馆长季向阳主讲,思政22、23、24级全体学生参会。

季向阳先生以丽水华侨的独特优势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四大核心脉络:历史根基与文化认同、经贸合作的创新实践、人文交流的柔性纽带、数字赋能与未来机遇。他强调,丽水华侨群体始终是“一带一路”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参与者,既是经贸往来的实践者,也是文明互鉴的传播者,发挥着双边合作的桥梁作用。针对“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季向阳先生提出应关注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两大方向,指出产业链合作需从贸易向技术转移延伸,未来可探索建立产业园区,推动华侨资本与本土创新深度融合。在文化领域,他特别指出文化认同是华侨参与的核心动力,并以青田华侨创办海外华人龙舟俱乐部等实践为例,说明传统民俗如何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柔性纽带。

讲座尾声,季向阳先生寄语在场学生:“华侨的奋斗史证明,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缺一不可。希望你们扎根理论,关注‘一带一路’实践,成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国际合作的纽带。”他鼓励青年关注国际规则演变,善用新媒体技术讲好中国故事,如通过短视频传播中医药文化、茶道艺术。

本次讲座生动展现了华侨群体在经贸合作、文化传播、民心相通中的独特作用,为思政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教材,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青春思考。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与华侨企业合作,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胜任力的新时代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青春动能。

 (一审:王晓帆;二审:过其欢;三审:李鹏)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