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

循革命印记,铸青春之魂——丽水学院行走的思政课·革命薪火传承”实践团队深入浙西南寻根铸魂

时间:2025-07-10作者:王晓帆、余快/文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贯彻“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革命薪火传承”实践团队于2025年6月—7月先后赴各县市革命老根据地开展实践活动。本次实践以探寻革命遗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路径为核心,旨在深入研究中学“大思政课”开展现状,通过走访各地学校与抗战老兵、宣讲员,参与红色主题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革命精神,增强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

红色寻根:革命薪火的传承之路

6月,实践队走进丽水市莲都区,在丽水市南乡革命纪念馆,宣讲员详细介绍了场馆针对青少年设计的“重走红军路”模拟体验、革命故事宣讲等活动,以及在红色教育中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教育趣味性的实践经验,为团队研究革命遗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6月30日,团队成员参与了在黄景之律师事务所旧址举行的《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立法后评估主题活动。队员们沉浸式参观了旧址,了解了黄景之律师的革命事迹,现场聆听94岁抗美援朝老兵施炳台的红色经历分享,并访谈记录了施老对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看法。

红色足迹:追寻浙西南革命印记

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和县与龙泉市,继续追寻浙西南革命印记,初步感知当地厚重的红色历史脉络。

团队参谒云和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巧遇当地一位党龄整整60年的老党员。在接受采访时,他动情地说:“今天是我入党60周年的‘生日’,每年今日都会前来清扫纪念碑。”让在场队友直观体会到爱国主义不仅是激昂的口号,更是扎根心底、付诸日常的忠诚与奉献。

团队走访参观住溪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专程访谈了村委会主任,村干部详细介绍了当地中学生组织红色研学的活动现状与具体的研学特色路线,并针对目前的中学爱国主义研学现状给出了具体建议,为思政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地方案例。

红色寻根:革命薪火的传承之路

7月,实践团队也在莲都区的各类中学展开问卷与实习访谈调研,获取大量数据样本,更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了革命遗址红色资源在各学校思政教育的运用情况与具体问题,为团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与案例参考。

实践团队深入青田县温溪实验中学与温溪高级中学,聚焦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教育的创新实践。两地学校以“本土化”为突破口,将麻植烈士生平融入教案设计。教师通过史料分析等方式,把本地革命遗址搬进教案,引导学生剖析历史人物,厚植家国情怀。

红色铸魂:让革命遗址点亮课堂

团队在实地访谈中了解革命遗址与思政实践创新结合模式,深切体会到革命历史唯有转化为生动叙事和互动体验,才能真正走进青少年内心。团队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总结和实践建议,助力搭建“革命遗址—学校教育”协同育人机制。队员们表示,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者,要持续推动红色基因融入教育现场,让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思政课中绽放真理光芒。

一审:王晓帆;二审:过其欢;三审:李鹏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