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学生工作

深挖红色根脉 探寻活化新径 铸牢青春信仰——浙西南”红色薪火“实践团队赴丽水、杭州开展专题调研

时间:2025-07-31作者:王晓帆、王成然/文浏览次数:10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并探索其当代转化路径,6月8日至21日,丽水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薪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白祖纲老师带领下,赴丽水、杭州两地,通过深度访谈、实地参观、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系统开展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专题调研。‘

调研首日,团队走进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入口处巨幅油画《挺进师入浙》,它生动展现了粟裕将军率红军穿越群山的坚毅与无畏。接着,在“艰苦卓绝”展区,一盏锈迹斑斑的铁皮油灯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讲解员介绍道,刘英同志曾在这灯光下起草文件,其“灯光虽弱,能破长夜;信念如磐,可碎山河”的宣言,使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

6月18日下午,团队拜访了长期专注丽水细菌战研究的学者庄启俭先生。在其家中,庄先生详细梳理了侵华日军在丽水实施细菌战的历史经纬,并展示了《侵华日军细菌战在丽水》等重要研究成果。庄先生强调:“铭记这段沉痛历史,是对逝者的尊重,对和平的珍视,是红色教育不可或缺的深刻一课。”

6月19日,团队转赴杭州拜访了抗日战争研究专家诸葛蓉教授。诸葛教授阐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并着重剖析了浙西南地区在保障战略物资运输、构建情报网络等方面的价值。他指出:“浙西南抗日根据地不仅是军事斗争的前沿堡垒,更是凝聚民族精神、锤炼革命意志的特殊熔炉,其战略价值至关重要。”这为团队把握浙西南革命的全局意义提供了深刻洞见。

6月21日,团队成员们再次开展访谈活动,先后与丽水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第一届副会长陈史英老先生和八路军老战士朱保民进行了深入交流。陈老先生讲述了新四军在丽水的战斗故事,朱保民老战士回忆了亲身经历的抗战岁月,让成员们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担当与奉献。

调研过程中,团队还在省内多所中小学发放问卷,以了解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认知与需求。结果显示,超六成学生首次系统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红色资源活化面临互动性不足和内容形式陈旧等问题,但超七成学生欢迎红色剧本杀等创新形式 。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深刻体悟到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内涵,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的生命力,以及浙西南军民精神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团队将整合相关数据,形成调研报告,探索运用数字影像、情境再现等创新形式,让浙西南精神激励青年学子,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地址:丽水市学院路1号 马克思主义学院版权所有
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