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推动抗战精神与新时代山区发展深度融合,10月22日,我院与松阳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携手开展“传承抗战精神 赋能山区建设”主题思政实践活动,以“馆校协同+实地探访+互动对话”模式,让青年学生在历史浸润中坚定理想,在实践思考中勇担使命,实现档案史志资源与高校育人、县域发展的双向赋能。
实地寻迹:从革命旧址到水利方志,触摸历史温度
活动首站聚焦红色根脉,我院教师带领松阳校区学生走进中共松阳县工委成立地旧址——这处承载着松阳抗战记忆的重要遗址。档案馆干部以生动史实为笔,现场讲解松阳革命历程,带领学生参观抗战历史展览,让“不畏艰险、救国图存”的抗战精神通过实物、图片与文字,直抵青年心底。
随后,实践队伍转场松阳县水利档案方志馆。从古代治水的智慧结晶,到现代生态水利的发展脉络,丰富的档案史料与方志文献串联起松阳“因水而兴、以水育人”的发展故事,让学生在触摸历史中,读懂地方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深层逻辑。


对话赋能:以档案为桥,链接历史与山区未来
参观结束后,一场“历史与未来”的对话热烈展开。丽水学院(松阳校区)50名大学生与松阳县档案馆5名青年干部聚集交流,围绕思政实践选题需求精准破题。干部们结合松阳县情与抗战历史,从“精神传承的当代转化”“抗战遗址的活化保护”“生态文旅的融合路径”等维度深入辅导,既阐释了档案“存史鉴今、资政育人”的核心价值,更抛出“将论文写在松阳大地上”的实践命题,引导学生从本地历史中挖掘课题,探索把抗战精神、浙西南革命精神转化为山区治理、文化振兴、绿色发展的具体方案。




长效共建:让档案资源成为育人与发展的双引擎
此次活动并非单次联动,而是馆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通过“沉浸式探访”和“针对性对话”,青年学生既从厚重历史中汲取了前行力量,更激发了建设山区的青春担当。
未来,我院将持续加强与松阳县档案馆(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深入合作,推动档案方志资源深度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与松阳县域发展,为培养“扎根山区、服务社会”的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力,让红色基因与历史智慧,成为赋能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力量。
(一审:过其欢;二校:周之新;三审:李鹏)